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期货市场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期货创新层出不穷,金融期货大量出现。1975年5月,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首次推出了以美元报价的包括英镑、加拿大元、联邦德国马克、法国法郎、日元和瑞士法郎在内的外汇期货合约。1975年10月,CBOT推出了利率期货合约,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金融期货迅速发展起来。到20世纪80年代,金融期货在整个期货市场的占有率已全面超过传统的商品期货。20世纪90年代后,期货市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标志是全球交易执行系统(GLOBEX)的建立。GLOBEX使全世界的交易者可以通过这个系统的终端进行全天24小时的期货交易。到2000年,全球期权(现货期权和期货期权)交易总量第一次超过了期货交易总量。2005年,全球场内金融期货与期权成交量是92.1亿张合约,占全部成交量的92.3%。其中,农产品期货仅占3%左右,贵金属占1%,贱金属占1%,能源产品占3%。
虽然农产品期货的相对比重有所下降,但交易量持续增加,如CBOT农产品期货交易从1960年的247.9万手增加到1996年的5080.6万手,到2003年达到6011.8万手。农产品期货品种推出速度减慢,但新的合约仍不断推出。在1998–2003年,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共批准上市新的农产品合约如猪肚、活牛、牛奶等共12个品种。为了给交易者提供完善的避险工具,各个交易所在推出期货交易的同时,很快推出期权交易,有的交易所甚至期货和期权同时推出,CBOT1999年后推出的农产品期货全部都采取期权和期货同时推出。
各期货交易所经营品种增加的同时,专业化分工程度不断提高。各大交易所都有各自的骨干品种,重复交叉很少。如CBOT的主要品种是谷物、大豆,纽约商品交易所则以经营皮革、橡胶为主。另外,期货市场向大型化、综合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如悉尼期货交易所兼并新西兰期货交易所。日本的商品期货交易所最多时曾达27家,到1990年,通过合并减少到16家,1997年11月减至7家,形成以东京工业品交易所、东京谷物商品交易所为中心的商品期货市场。在欧洲,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于1992年兼并了伦敦期权市场,1996年又收购了伦敦商品交易所。目前,国际上85%的谷物类农产品期货交易集中在芝加哥。
随着科技进步,期货交易的电子化趋势日益明显,电子报价系统、微波与卫星通讯系统、计算机清算系统得到了全面更新和飞速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自身也不断向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这为期货市场交易以标准合约为载体、以经纪人中介交易为特点、以买空卖空为主题、以转移风险为宗旨的运行机制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技术和制度保障。
作为一个高风险的市场,各国政府监管部门对期货市场无一例外地进行严格监管。特别是1995年,具有百年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因其交易员在新加坡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从事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交易时违规操作,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最终导致该银行倒闭的严重事件发生后,从监管部门到交易所以及投资者都对期货市场的风险更加重视,对期货交易中的合约设计、交易、结算、交割等环节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检讨,以求控制风险,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的功能。
以上的分享内容,观点仅供参考。如果有期货开户,软件操作,手续费,保证金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与我沟通,随时在线,专业服务。等您来咨询。添加微信,最低可以免费申请+1分手续费期货账户。保证金可调,手续费给到低价优惠。大幅降低您的交易成本!